Q,1)尼泊爾人  

:尼泊爾人  狹義指廓爾喀人,生活在喜瑪拉雅南麓尼泊爾的一個民族,集中分佈在尼泊爾中西部山區的廓爾喀、帕爾帕和加德滿都谷地等處,也被稱為雇傭軍民族。

在尼泊爾國內,一般稱其為婆羅門、切特裡、職業種姓人,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。使用尼泊爾語,使用天城體字母,信仰印度教。廓爾喀人系12世紀從印度移入的雅利安人與當地卡人的混血後裔。18世紀中葉廓爾喀國王戰勝馬拉王朝,統一了尼泊爾。

尼泊爾雖然交通擁擠,聲音嘈雜,這個髒兮兮的城市並沒有阻擋人們對美的追求。

衣服種類多...既有傳統的庫塔,紗麗“展覽”,也有現代的西裝革履、牛仔褲之類橫行。庫塔的樣式也不一樣,長短各異,紗麗的穿法是一樣的。

尼泊爾人在著裝上最突出的一點就是男女老少很少有人穿襪子,大多數人都喜歡赤腳穿涼鞋或者拖鞋。

但隨著時代的進步,人們的觀念也在逐漸改變,越來越多的尼泊爾年輕人開始穿短裙、短褲。女子很忌諱露腿,但似乎對上半身不太在意。她們的紗麗穿好之後,腰那裡會露出來一大截。

尼泊爾人男的衣服比較單調,一般就是T恤、襯衫或西服。



Q,2)西藏人(同胞) 

答 :西藏自治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邊陲,青藏高原的西南部,東經78°25′至99°06′,北緯26°44′至36°32′之間。

因為西藏地處青藏高原,大陸性氣候明顯,白天黑夜溫差大,為了生活勞動的方便,早上冷時穿的厚厚的,到了下午感覺熱了,把袖子摘下來,“早穿棉襖午穿紗,圍著火爐吃西瓜”所描述的就是這樣的生活情景。

藏族稱衣服為‘郭洛’,因為藏族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,服飾也具有遊牧民族的特色,服裝即要有很強的防寒作用,又要有散熱的方便,使臂膀伸縮自如,並適應露宿的生活,當成臥具,並隨身可以攜帶生活用品。服飾主要以袍狀為主。  

1、服飾基本結構是肥腰、長袖、大襟右衫、長靴、編發、飾品。  

2、基本特徵表現為品類繁多,可分為袍、短衣、坎肩、腰帶、帽、靴、邦典、發飾,首飾、佩飾等。  

3、式��上分為:長袖袍、無袖袍。  

4、質地上分為:錦花袍、綢緞袍、光板羊皮袍、氆氆、毛呢夾袍、素布袍等。  

5、色彩特點表現為對比強烈,如紅與綠、白與黑、黃與紫,並運用複色,金銀線搭配使服飾色調明快而又和諧。  

6、紋樣方面主要以遞增和排比的規律。  

7、裝飾品的廣泛運用,裝飾材料主要以金銀、珠寶、象牙、珊瑚、松石等為主。  

8、面料:主要以棉布、碴毽、綢緞、光板  羊皮、毛料、呢子等。  

9、圍裙:藏語稱為“幫典”,是藏族婦女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,有表示婚否的作用,形狀有短、有長、梯形(藏北),有的以較寬的強烈對比色條相配,有的以纖細同類色組成嫻雅溫和的色彩,並與金銀線搭配,每個地區婦女對“邦典”色彩及條紋的選擇都有不同的觀點。也有地區間的差別。  

10、腰帶:腰帶是藏族服飾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,有的以毛織物編織而成,有的則以金屬等貴重的飾件作為裝飾。  

11、藏靴:藏靴是藏族傳統服飾的重要特徵之一,靴子上的花紋也有一定的習俗和規範。  

12、短衣:一般是穿在藏袍內的,其特點是長袖。  

13、坎肩:一些地區有穿坎肩的習慣,其款式也有地區風格。  

14、項鍊:藏語稱為“噶烏”,式樣有兩正方形交叉重疊,材料主要以金銀兩種,上面鑲有綠松石和寶石,鏈子由珍珠、珊瑚、天珠等串成。 


Q,3)印度人  

答 :印度人為南亞印度民族集團之一。

印度半島最早的民應該屬於尼格羅人種,原始澳大利亞人,屬黑人,是尼格羅人種的東支,現在南印度的一些少數部族就是,比較典型的應該是尼科巴人。

現在印度人的血緣及其複雜。印度族包含兩大族系,一黑一白。比較大的少數民族還有孟加拉屬混合型人種,相對較白;旁遮普人屬白人,混有少量達羅毗荼血緣;泰盧固人,比較黑,屬亞利安人和達羅毗荼人的混合中間型;泰米爾人基本上是達羅毗荼人的後代。其中孟加拉人和旁遮普人信伊斯蘭教。在廣義上,巴基斯坦的旁遮普、信德,孟加拉的孟加拉等民族也屬印度人。

印度人中最白的當數錫克人和高種姓印度族人,旁遮普人也相對較白。

傳統特色服飾

男子:一般穿無領長袖寬衣,下著圍褲或著寬大衣褲。

婦女:上穿淺色開襟短袖緊身衣,下圍彩色紗麗,一端裹住腰身,另一端搭在肩上。紗麗與緊身衣之間袒露一段腰身。婦女首飾很多,不少人喜戴鼻飾。

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://hk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7011052900914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周佑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